現代人著重 養生 ,但平日生活作息繁忙,令人不自覺變得心浮氣躁,這種身心狀態會令壓力荷爾蒙上升,呼吸變得急速,亦因為肌肉緊繃,呼吸變淺。有些人還會張嘴呼吸,來輔助鼻呼吸的不足。如果你發現自己早上起床後總是口乾舌燥,也就說明自己已經養成張嘴呼吸的習慣了。 張嘴呼吸會令身體就進入備戰狀態:氣管緊縮、呼吸淺而快,心臟跳動更快,血管會收縮,想傳送更多血液流至全身肌肉,而分流到消化道和重大器官(大腦、肝臟、腎臟等等)的血液也就減少了。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吸入1到2萬公升的空氣,呼吸次數超過2萬次,如果這2萬次我們都是用嘴巴呼吸,試想像會為身體帶來多大壓力? 通過運動可以排解煩悶、調節心情,而通過調節鼻腔呼吸,就稱得上是隨時隨地可進行的 養生 法。剛開始的時候,可以久不久提醒自己回到鼻呼吸—將舌頭輕輕頂住上顎門牙後方,上下嘴唇合上,專注用鼻子輕緩地吸氣、慢慢地呼氣,氣流不但會變得溫暖而潮濕,而且鼻腔與鼻竇還會產生一氧化氮與氣流一起進入呼吸道。一氧化氮除了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也幫助提高血管壁的氧氣交換效率。 鼻塞者怎麼練習? 先改掉用力呼吸的習慣。用力呼吸不但帶不進更多氧氣,更會強化肌肉的緊繃。即使有鼻塞、鼻竇炎或鼻中膈異常,不妨抽時間進行鼻呼吸訓練,如果發現有完全塞住的困難情況,可以退一步用嘴輔助,但謹記不用把嘴巴完全張開,只是借用唇齒間的縫隙讓氣流輕輕進出。 養生 之道:鼻呼吸 改善口乾舌燥,感冒、呼吸道感染 由此建立氣管放鬆的良性循環,可以慢慢回到本來的鼻呼吸,再也不會感到口乾舌燥,亦可改善感冒、呼吸道感等疾病。 養生 之道:鼻呼吸 促進身心靈健康 透過鼻呼吸,可以修正失衡的代謝、自律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是現代人隨時可以採用的自我療癒與簡易 養生 法。而我們透過鼻呼吸將呼吸的速度放慢下來,變得深長,自然氣定神閒,回到身心靈的均衡與和諧。
-
-
從中醫角度看,脾胃功能差的人會較容易感冒、或有軟便、腹瀉、食極唔肥等情況出現。女性的話則較易有月事失調、手腳冰冷、甚至手腳長出現水腫情況。老年人則較常見耳鳴、視力模糊、口臭、脫髮等等,說到底都是令人煩惱的身體毛病,小則輕症影響身體數天,重則難以根治釀成長期病。總結了以下6種 面相 ,若果說中了你,就要多加注意了。 頭髮稀薄 中醫認為「脾胃,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有機會有出現脫髮問題,因為脾胃衰弱,會影響氣血流通,而頭髮又為血之餘,當頭髮生長若無法仰賴精血的培養,就可能會有脫髮等現象。 產後脫髮有原因 以上原理亦可套用在產後脫髮的媽媽身上,產後氣血大虧、血虛受風,導致不少產後媽媽有脫髮問題。 減少吃煎炸食物、熬夜 有部分腸胃虛弱人士因飲食作息關係,例如常吃煎炸食物、熬夜,令身體上火變得燥熱和脾胃濕熱,當濕熱上蒸頭頂,就會侵蝕髮根,形成脫髮問題。 肥瘦 中醫有一句話—「肥者多痰濕」,認為肥胖者大多屬痰濕體質,表示脾胃運輸和消化功能相對較弱。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後,水濕在體內聚集積成痰。而痰濕脾虛的肥胖,是虛胖,即外表上是健碩體型,但實際上並非肌肉量多,而是脂肪過多。另外,脾胃不暢也會導致過瘦情況,脾虛的瘦是吃再多也不胖的體質。即使不斷進食,但身體則無法吸收,正正是脾的功能出現問題,這類人還常常出現腹瀉情形。 面色 從中醫角度看,觀察一個人的氣色,能略知一二該人的身體狀況。當面色蠟黃黯淡,表示脾胃虛弱,吸收營養能力差。 鼻翼 中醫認為,鼻翼、鼻頭是和脾胃相互應對的,在《黃帝內經刺熱篇》提到:「脾熱病者,鼻先赤。」喜歡吃烤、辣、煎炸、生冷、甘甜之味、飲酒的人,都容易傷及脾胃,相關症狀亦會從面相反映出來——鼻翼兩側泛紅、毛孔粗大,甚至鼻頭容易生痤瘡、暗瘡,均是脾胃濕熱的反應 口唇乾燥 以為嘴唇乾燥是代表身體缺水?不一定!當脾胃出問題,喝再多的水或塗再厚的護唇膏都無水無濟於事。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於唇」,亦即是嘴唇色澤,和脾有著密切的關係。脾胃吸收功能差的人,口唇相對容易乾燥,有龜裂、破皮的表徵。嚴重者嘴角四周出現糜爛、脫屑、結痂,如果你都發現自己有「爛嘴角」情況出現,不妨注意一下清脾胃積熱。 眼袋 由於脾胃主要功能是運輸消化營養成份。中醫認為,當人體營養物質和水分的代謝功能出現異常時,皮膚和肌肉會缺乏營養,這亦反映脾胃功能虛弱。當身體內的濕氣沒法排出時,就會導致眼袋生成、眼袋變大。
by apluslife -
人體有如一台構造精密的機器,擁有著許多的零件幫助身體運作,每個零件都有它的使用期限,時間長短各不同。以腎臟為例,腎臟中的腎絲球可以過濾將血流中的廢物,而腎絲球的過濾率大概從50歲起開始遞減,而腎絲球過濾率降低的結果是導致臟過濾毒素的能力變差,從而令血液中堆積愈來愈多毒素並且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
by apluslife
-
養老文化,重視子女孝心的體現,認為老人家 退休 後就要被好好服侍,忌諱勞動。鼓吹「好好休息」停止消耗體力,消極的「 退休 概念」偏偏令老人家再也動不起來。而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更會越來越快,若再加上生病、臥床,之後想再站起來活動,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退休 後沒運動,肌肉會快速流失! 老年人肌肉流失量比成年人高,最主要原因是 退休 後的「活動量下降」所致, 退休 生活若沒有事先規劃,經常會出現無所事事的情形。 別以為肌肉流失量下降只是小事一椿,肌肉減少甚至會影響老人家吞嚥、上廁所、甚至因為肌肉量進一步下降繼而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跌倒。久臥睡床「休息」,關節亦會出現變形與肌肉萎縮。 長輩需要「有計劃的」肌力訓練 想增強肌力,就要增加運動量。所謂萬事起頭難,可以鼓勵老友記先從減少久坐、臥床時間開始做起,並多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 訓練日程: 日常活動訓練:走路、搬物、晾衣服。 進階訓練:爬階梯、坐到站、倒退走。 設計合適的功能性活動,並在生活中落實,可以請物理治療師協助。 下肢運動比上肢更迫切 缺乏運動的人只要經常進行適量運動,也可改善健康狀況。不須從事劇烈運動也可促進健康。另外,人體有 70% 的肌肉集中在下肢,應集中訓練下肢。另外,亦需要協助老友記建立「安心感」,減少他們對運動的排斥感,令他們對運動有自發性的意願,才是樂活 退休 生活的長遠之計。 資料來源: 1/ 衞生署運動知多少網頁 (https://www.dh.gov.hk/tc_chi/useful/useful_dykt/useful_dykt_exercise.html)
by apluslife -
隨著年齡增長,你有否常感疲倦、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始覺行不便?以上都是衰老的徵狀。在香港,逾6成的65歲或以上長者,被分類為「前期衰老」或「衰老」人士,情況更有上升趨勢。但衰老並非老化過程的必然結果,已有證實踏入前期衰老的樂齡人士,透過參與多元化活動 抗衰老 ,能有效提升身體和認知功能,身心都變年輕! 抗衰老 要做多元化運動 「衰老」分為體能衰老及認知功能衰老, 可分別演變成肌肉減少症及認知障礙症,連帶增加跌倒、殘障、住院以及死亡風險。有見及此,除著重以帶氧及阻力運動提升肌肉量及力量,改善平衡及活動能力等實質身體健康狀況外;多元化活動內容亦結合認知及健腦訓練,如健腦遊戲及棋盤遊戲,以訓練樂齡一族的認知能力,如記憶力、手眼協調、集中力、心算及判斷力等,達至 抗衰老 之效。 抗衰老 妙法? 近八成長者逆轉至非衰老 根據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及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於2019年發表一項干預研究。於2017年至2018年期間,127名來自香港社區老人中心、平均62.2歲、有「前期衰老」的長者,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或對照組。干預組的長者接受為期12周、每周兩次的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包括帶氧及阻力運動、電腦輔助認知訓練和棋盤遊戲。研究主要結果為衰老狀況及綜合衰老測量,當中包括主觀(衰老狀況)和客觀(握力、肌肉耐力、平衡力、步行速度)測量;而次要結果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及自評健康狀況。 研究已證實參與運動、認知訓練和棋盤遊戲等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後,長者的認知功能與自我評估的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逾8成參與長者的「前期衰老」情況得以逆轉至「非衰老」、肌肉耐力不足及平衡力不足長者比例亦分別大幅減少70.8%及89.5%;而未有接受預防衰老活動的長者,其衰老分數為上升,可見 抗衰老 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只要用對的方法,老友記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資料來源:中文大學2019年研究 (https://bit.ly/3ZQfyZZ)
by Ivy Kwok -
任何年齡的人士都能夠獲享 瑜伽 的好處。對於樂齡老友記來說, 透過恆常練習 瑜伽 ,有助改善平衡力及柔韌度,強身健體;而練習呼吸和冥想,亦有減壓舒緩的作用,幫助換來一夜好眠。 瑜伽 練習能為樂齡人士提升肌力及靈活,雖然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開始練習 瑜伽 ,但考慮到身體狀況,請務必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醫護保健人員的意見。開始鍛練前,準備合身及具彈性的衣物,以及一張 瑜伽 墊;並按照自己身體需要,使用 瑜伽 帶、 瑜伽 磚、牆壁或椅子等輔助。最緊要覺察自己的身體,順循步調慢慢做,享受運動帶來的爽快和身心裨益。 瑜伽 操 — 山式 難度:★ 功效:加強大腿、膝蓋和腳踝的力量,激活腹部和臀部肌肉,能預防駝背、改善體態 步驟1:站立 瑜伽 墊上,雙腳大拇趾相互併攏。首先抬起10隻腳趾頭和前腳掌,然後慢慢平鋪向地面。無法平衡的人,可以將雙腳打開約5到10公分練習。 步驟2:雙手輕鬆擺在身體兩側,掌心朝向前方。身體從雙腳肌肉慢慢收緊向上,注意膝蓋不要鎖緊。感受身體的力量,從腳底一直向上傳遞到膝蓋、髖部、腹部再到胸腔、頭部。 步驟3:維持動作,稍微將肩胛骨向上抬起,感覺肩胛肌肉緊縮。臉部肌肉保持放鬆,維持動作3-5個呼吸的時間。 瑜伽 操 — 山式 難度:★★ 功效:伸展背部及大腿內側、強健骨盆,讓下肢更靈活 步驟1:練習時坐在地上或床上,雙腳腳心相對,膝蓋左右打開,雙手抓住腳板,盡可能讓腳靠近自己。背部挺直,眼望前方,注意不要駝背垂頭。 步驟2:模仿蝴蝶拍翼動作,雙腿上下彈動。 步驟3:吸氣挺胸,伸直雙手,呼氣上身盡量前彎,臀部不要離地,維續20秒。視乎能力,重覆動作3~5組。 瑜伽操 — 貓牛式 難度:★★★ 功效:緩和背部僵硬 步驟1:手掌著地,膝蓋成跪姿,與肩同寬,手臂和大腿與地垂直,頭部朝下。注意肩膊在手腕正上方,呈一直線。 步驟2:開始會先進行「牛式」。吸氣,腹部收緊,一節節延展脊柱,背部下凹,緩滿而有控制地使骨盆往下轉動,頸部保持放鬆。 步驟3:接著換「貓式」。緩緩吐氣,想像貓咪拱背的姿態,背部拱起,彎成弓形。盡量使下巴貼近身體,感受頸部肌肉緩緩拉伸。以平緩的步驟規律交替約5-10次,使背部與脊椎確實地舒展開。 瑜伽 操 —坐姿簡易扭轉式 難度:★★ 功效:促進消化、提升脊椎活動度 步驟…
by apluslife
最新文章
-
隨著年齡漸長,老友記容易出現不同類型及程度的健康問題,例如關節退化、筋腱疲弱。帶你認識兩間專為50+設計的 運動 訓練中心,部份有醫護、物理治療師助陣,方便一站式管理健康,讓老友記們可以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 運動 和健身活動。 一站式管理健康︳賽馬會流金匯 「賽馬會流金匯」專門為中年以上人士及長者而設,有體適能教練、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中醫、社工、視光師駐場,以一站式綜合健康及社區照顧中心的形式,指導50+老友記管理健康。 服務對象:50歲或以上 服務內容 Smart Fit智能器械健體系統訓練 透過AI配置重力、阻力及角度,操練不同身體部位。 系統能協調多達六人輪流使用器械,並以圖示教導使用者何時發力、何時放鬆,減少受傷機率。 50展新晴女健康計劃 「50展新晴」計劃服務對象為50+女士,在更年期階段婦女身體會出現不同變化,例如痛症、失眠等。50展新晴鼓勵老友記未雨綢繆,透過配合 運動 及認知訓練,為健康做好把關。 運動 班 中心另外有伸展 運動 、肌肉訓練、心肺功能、平衡力、痛症管理班等等 費用:會費每年$125,部份課程及服務需收費 查詢:大埔富善邨善鄰樓地下A及B翼 電話:3763 1000 WhatsApp:6923 8445 老友記瑜伽︳瑜樂伽教室 老友記學習瑜伽是一個有益健康且受歡迎的選擇。瑜伽是一種結合身體姿勢、呼吸控制和冥想的綜合性 運動 形式,可以幫助增強身體柔軟度、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瑜樂伽教室以瑜伽及靜觀課改善50+身、心、社、靈健康,導師會因材施教,即使零經驗也可以輕鬆上手。 費用 日間課程:$80/60分鐘、$100/75分鐘 晚間課程:$90/60分鐘、$110/75分鐘 查詢:荔枝角青山道608號榮吉工業大廈A座11樓1102室 電話:6010 1909
-
在50歲之後,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狀況逐漸改變。即使要照顧家人,也需要妥善照顧自己,更好地準備迎接人生的下半場。50+老友記,過往的生活條件和想法與60+、70+年長一輩有所不同。因此時下不少社福機構開始重新裝修他們的會址,或是另外開設中心,服務50+老友記,為他們提供不同的活動和興趣班,鼓勵50+老友記演譯自己的人生。 退休 興趣班︳照顧50+心靈需要︳智樂軒 智樂軒除了提供興趣班和義工發展的活動外,還會組織一系列心靈導向的活動,例如茶藝和陶藝工作坊,透過藝術來連結內心。此外,智樂軒更會培訓會員成為精神健康大使,以在社區推廣相關議題。這些活動旨在满足金齡人士對心靈和精神健康的需求。 服務對象:45歲 – 70歲 興趣課程:手作、藝術、戲劇、保健食療、資訊科技;運動班包括普拉提、健體舞、拳擊班、瑜伽等 心靈及精神健康活動:藝術心靈工作坊,例如茶藝、陶藝課程 精神健康課程:培訓精神健康大使,在社區宣傳精神健康議題,帶領相關活動 生死教育:如晚晴分享、後事規劃講座 會費:每年$100,每兩年$150,每三年$200 查詢:灣仔莊士敦道36號循道衛理大廈9樓 電話:3106 4322 WhatsApp:5378 6330 退休 興趣班︳男士支援計劃︳循理會公益金50+會所 有些上了年紀的男士因為不再是家中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時間未能適應角色轉變,這時候更需要調整身心靈。循理會公益金50+會所考慮到男士相對內向、被動,將服務聚焦50歲至75歲男士。計劃今年完結後,活動開放予女士參與,但整體方向仍以男士退休活動興趣班為主。 服務對象:50歲 – 75歲 服務內容 興趣課程:飛鏢、球類、電競、烹飪、木工、藝術、樂器課程。 運動班:體適能、痛症拉筋舒緩班、拳擊班等。 退休 規劃小組:由社工帶領,探索 退休 後的生活方向,加深了解自己 義工發展:中心提供培訓,以服務區內長者為主,例如維修家居、探訪、宣傳藥物知識、推廣生死教育 費用:會費一年$50,活動約數十元節 查詢:藍田德田邨德樂樓地下B翼 電話:2185 6189 WhatsApp:5690 6486 退休 興趣班︳趕上時代變化學習新媒體︳何文田薈齡AI生活館 誰說老後人生就只有活動筋骨、遊山玩水?東華三院擁有三間專為50+人士設立的中心,其中位於何文田的薈齡AI生活館專注於提供藝術和多媒體式的 退休 活動。這裡設有一整套電子鼓讓老友記學習,喜愛藝術的,也有時下流行art jamming(即興藝術)的畫具,你可以隨心寫意進行藝術創作,對攝影有興趣的話,這裏更有剪接、修圖等課程,更可以一嘗做直播KOL! 服務對象:50歲或以上 課程內容 興趣課程 藝術及音樂課程,如小結他、木箱鼓、電子鼓、混音、繪畫、花藝等 智能科技課程,如後期製作、拍攝、剪接 運動課程,例如防跌、動腦筋、訓練肌肉 義工發展…
-
不少中年人工作多年,總有個念頭希望早點 退休 「嘆世界」,盼望一旦 退休 ,就能無憂無慮地天天遊山玩水。然而,不少已經 退休 的人過了一段「 退休 蜜月期」後,卻開始思考何時能再找些工作,重新獲得固定的生活節奏。歸根究底,人總是要在生活上找到重心。 要在 退休 後找到生活的重心,需要提前進行規劃,這對於老友記來說尤其重要。 退休後,人們渴望找回生活的自主權,不再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再想工作,因為工作不僅提供收入,還有人脈關係,豐富生活的機會。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這些連結,生活可能變得乏味無趣。 因此, 退休 後的老友記需要重新定義生活,不能單單追求娛樂享受。快樂並不僅僅取決於休閒與否,忙碌也不一定意味著不快樂。相反,重要的是讓工作和生活融合,減少工作時間,增加生活的充實度,但並不是完全不工作,而是避免將時間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另外,工作的目的也不僅僅是賺錢,更是為了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和追求共同利益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意義的生活,優雅地老去。 重新發現自我 追求充實人生 志願服務:老友記可以主動尋找機會參與志願服務,回饋社會並幫助他人。這可以是在社區中擔任志願者,參與環保活動,支持弱勢群體,或者參與慈善組織。這樣的工作不僅能夠結合工作和生活,還能夠實現對社會的貢獻,給自己帶來成就感。 閱讀更多:【長者學苑】老友記都有大學生活! 長青活學計劃 最快 5 月開班 課程一覽 開展創業或兼職工作: 退休 後,可以考慮開展創業或從事兼職工作,專注於自己熱愛的領域。這樣可以保持工作的樂趣和動力,同時不會過度佔用時間。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平衡,讓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壓迫生活的主導因素。 學習和專業發展: 退休 後,老友記可以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保持自己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這可以通過參加研討會、課程或自主學習來實現。透過持續學習,不僅可以滿足個人的好奇心,還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添新的意義和價值。 閱讀更多:【50歲課程】 退休 有咩做?彩齡學院多元課程 進修增值添色彩 香港並無法定 退休 年齡,只要仍有魄力及市場所需要的技能,即使退休後再次就業並無不可。在生活中找到方向,不論是兼職、顧問工作,或是義務工作,投入公益事業,都能賦予我們生活更多意義和滿足感。各位老友記,共勉之!
-
人生走到下半場,想活得輕盈 自在 ,就要學懂如何「 放下 」。 放下 猶如實行「個人體內環保」, 放下 各種執念,放開心胸、接受變化,進行精神健康排毒。在老後人生, 放下 和自己和解,享受孩童時期的自由。 放下 堅持 人類是習慣性的動物,其想法、做事態度大多基因於長久養成的習慣。老人家活了數十年,多少都養成既有習慣。然而,老後卻是一段需要不斷面對轉變的是時期—打從要應付退休引致的經濟狀況變化及身份認同等,更後又要顧慮健康情況,若果一直堅持慣性,固步自封,就更難適應環境,感覺難受。所以,進入老年,應該學習「 放下 堅持」,開放選項,專注當下能作出的應變及調整,不被慣性及習慣拉扯, 放下 反而放鬆。 放下 子女 雖說「養兒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已屆銀髮之齡,子女大概亦已成人、甚至成家立室,擁有自己的人生。對子女真正的愛,應該學習慢慢放手、 放下 控制欲。家長的角色如推進器,子女是太空船,當太空筒進入軌道後就完成責任, 放下 讓子女繼續進行太空探索。同樣地,也不應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以自身能力規劃及安排晚年。與其終日期待子女節日回家,不如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同輩朋友、擴大社交圈,更有助減低孤獨感。 放下 比較 老人家退休後,沒之前那麼忙,胡思亂想的時間激增: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個人身份認同也「大不如前」,再與親友、隔壁某某比較,更覺患得患失。其實一切取決於心態, 放下 比較,多留意和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事物和關係,而非着眼於失落之事或失去的關係上。只有時刻保持這種 放下 覺察,方能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如有需要,也要 放下 面子,人愈大,臉皮愈薄,愈怕丟人,這個觀念讓很多長者拒絕求助,活在自我限制而來的苦難中。 放下 面子是需要勇氣,但如果一次示好可以建立友誼、穿上尿布可以移除質愛你遠行如廁的擔憂、戴上耳機重拾聽力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就不要被「面子」困住,請緊記,你不是孤立無援的! 圖片來源|Pexels iStock
-
人生走到下半場,想活得輕盈 自在 ,就要學懂如何「 放下 」。 放下 猶如實行「個人體內環保」, 放下 各種執念,放開心胸、接受變化,進行精神健康排毒。在老後人生, 放下 和自己和解,享受孩童時期的自由。 放下 堅持 人類是習慣性的動物,其想法、做事態度大多基因於長久養成的習慣。老人家活了數十年,多少都養成既有習慣。然而,老後卻是一段需要不斷面對轉變的是時期—打從要應付退休引致的經濟狀況變化及身份認同等,更後又要顧慮健康情況,若果一直堅持慣性,固步自封,就更難適應環境,感覺難受。所以,進入老年,應該學習「 放下 堅持」,開放選項,專注當下能作出的應變及調整,不被慣性及習慣拉扯, 放下 反而放鬆。 放下 子女 雖說「養兒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已屆銀髮之齡,子女大概亦已成人、甚至成家立室,擁有自己的人生。對子女真正的愛,應該學習慢慢放手、 放下 控制欲。家長的角色如推進器,子女是太空船,當太空筒進入軌道後就完成責任, 放下 讓子女繼續進行太空探索。同樣地,也不應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以自身能力規劃及安排晚年。與其終日期待子女節日回家,不如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同輩朋友、擴大社交圈,更有助減低孤獨感。 放下 比較 老人家退休後,沒之前那麼忙,胡思亂想的時間激增: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個人身份認同也「大不如前」,再與親友、隔壁某某比較,更覺患得患失。其實一切取決於心態, 放下 比較,多留意和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事物和關係,而非着眼於失落之事或失去的關係上。只有時刻保持這種 放下 覺察,方能安頓好自己的身心。 如有需要,也要 放下 面子,人愈大,臉皮愈薄,愈怕丟人,這個觀念讓很多長者拒絕求助,活在自我限制而來的苦難中。 放下 面子是需要勇氣,但如果一次示好可以建立友誼、穿上尿布可以移除質愛你遠行如廁的擔憂、戴上耳機重拾聽力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就不要被「面子」困住,請緊記,你不是孤立無援的! 圖片來源|Pexels iStock
-
由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 學院負責營運的「長者學苑」於 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 的支持下於 2009 年成立,以響 應香港特區政府提升長者生活質 素的政策方向,為長者提供持續 進修的機會、發揚積極樂頤年的 精神和老有所為的理念。「長者學苑」將於5月開辦課程!自問是好學不倦的老友記,可以留意以下資訊! 「長青活學計劃」課程4大特色 學習模式靈活彈性 – 專為長者而設,切合長者日常生活 和學習的需要 – 開辦多門短期面授及網上學習科目, 內容涵蓋健康管理、個人理財、藝 術與文化、人際關係、個人生活管理、電腦與資訊科技、科學與科技 和語文運用八大範疇 – 設有不同等級證書,以嘉許學員的 學習成果 – 特設助學金資助,鼓勵有經濟需要 的長者邁出終身學習的第一步 為讓學員能愉快學習,課程不設任何測驗或考試,評核按個別科目需要,以習作、個案研討、實地考察、工作報告或書寫報告等形式進行,並由科目導師給予意見及批核。 「 長青活學計劃 」2024年5月學期課程資料 葵興校園及協辦機構課堂之報名開始日期 (葵興校園) 網上報名:即日起至4月5日 親身報名:即日起至4月5日 (協辦機構) 即日起至4月5日 (請注意:「 葵興校園課程」之網上/親身報名學額均分,詳情請參閱「課程一覽表」。網上形式報名並不能申請助學金,如有意申請有關課程優惠,須以郵寄方式提交申請,並附上有關證明文件。) 課程類別選擇多 追求新知增廣見聞 長青活學計劃 課程眾多,例如有西洋畫初階:素描、中國水墨畫初階:小寫意、行書課程《蘭亭序》、手機攝影、楷書課程《多寶塔》、中醫藥常識入門、英語運用班等等,有關網上報名指引,請按此下載使用手冊 或 參考 「網上報名教學」短片 想親身到現場了解更多?你亦可以選擇出席課程簡介會,了解計劃詳情 「 長青活學計劃 」2024年5月學期課程簡介會 內容:介紹計劃特色、學習模式、積分計劃及助學金資助事宜,並設即場解答有關計劃之查詢。年滿55歲或以上之香港居民即可參加! 場次一 …
-
科技快速發展為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改變,而科技也能夠用於改善和提升的老友記的照顧能力。樂齡IT易學站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建立,旨在讓長者按個人需要及興趣,隨時隨地自主學習數碼科技。 資科辦最近推出全新的網上 課程 「善用科技於自我照顧」,旨在教導老友記如何運用智能手錶、家居攝影機和雲端儲存等數碼科技,令日常生活變得更健康和愉快。 例如智能手錶可以有健康監測、設置提醒功能、甚至配備了緊急求助功能,對獨居長者來說十分實用;又例如學會雲端技術的應用,能為相片備份,存放及整理個人資料、隨時隨地存取檔案,查閱資料和重溫相片及影片;家居網路攝影機則可以協助長者在獨立生活的情況下,讓家人能實時掌握長者家居生活情況,萬一有突發事件,都可以及時收到通知及處理,也可重看紀錄以瞭解事發過程。有些網路攝影機更會提供雙向對話功能,方便有需要時與家中長者即時溝通。 無論是退休人士、老友記抑或是家人與照顧者, 課程 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科技來照顧老友記,提高生活品質。 「善用科技於自我照顧」網上 課程 詳情: 課程 預計約30分鐘,可以使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於網上進行自學,網站亦會提供視像文字稿方便長者閱讀。完成課程後,可以進行小測試檢查學習進度,進一步鞏固知識。
-
走過人生半百,生活步調逐漸變慢。過去走得急、吃得快,才叫跟上生活節奏,活得盡興。如今慢下來,又是另一番滋味,也是需要時間適應與習慣的過程。即使離開職場環境,學習仍是重要且有益,學習提供機會擴展視野,對上年紀人士而言,能保持身心活躍、提升記憶力和認知能力。 隨住時代進步,社會鼓勵終身學習,現今有不少樂齡人士與退休人士都擁有一顆孜孜不倦不倦、追求新知識的心。我們一直鼓勵第三齡同學走進課室,發掘興趣,豐盛人生!在此推薦「活學人生 課程 」予各位老友記!「活學人生 課程 」內容範疇廣泛,包括文化,語文,運動,舞蹈,個人理財等,由興趣主導以至實用性主導,老友記在這裡都能找到心之所向。 活學人生 課程 種類多元 興趣實用性兼備 香港理工大學樂齡與家庭研究中心透過舉辦不同的 課程 及活動,讓第三齡同學豐盛人生,擴闊社交圈子,並令他們重拾學習興趣,提升實用知識。 加入成為活齡學院,就能報名參加活齡學院舉辦或協辦的各項活動或課程。 新會員線上報名系統:點此填表加入會員 報名資格:50歲或以上人士;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會費:本年度(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豁免。 如有興趣報讀之會員,請先以電話或電郵報名留位。 各 課程 截止報名日期:每科開班前三個工作日 報名方法:致電 3400 8970 / 3400 8369 / 電郵 amyyh.wong@polyu.edu.hk 課程詳情: 活學人生 課程 2月底至3月課程 活學人生課程#1︳養生行/跑 開課日期:28/2-20/3 共4堂 時間:逢星期三,下午2:30-4:00 費用:HK$320 導師:曾偉忠先生(長跑教練) 上課地點:待定 簡介:結合太極及詠春理念,教授一套養生行路及跑步法,使學員在減少 勞損下,借助養生行路及跑步法,增加運動興趣,增強體魄,減少 醫療開支,達至不用他人照顧。 活學人生 課程 #2︳平安三寶和家庭信託的認識 開課日期:1/3-22/3 共4堂 時間:逢星期五,下午2:30-4:00 費用:HK$320 導師:劉業基律師 …
-
召集熱愛花藝的朋友! 一年一度由康文署舉辦的香港 花卉展覽 又到了,今年 花展 將於3月假於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吸引了200多個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園藝團體參加。香港花卉展2024以香彩雀為主題花。展覽期間將提供各種教育和娛樂活動,讓參觀者盡情享受。 【香港 花卉展覽 2024】 日期:2024年3月15日至3月24日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9時 地點:香港維多利亞公園 主題花和主題: 主題花:香彩雀 主題:雀躍全城 香港 花卉展覽 2024︳教育和娛樂活動: 活動包括植物展品比賽、音樂和文娛表演、花藝示範、綠化活動工作坊、導賞服務、康體活動和親子遊戲等。具體活動細節將在稍後公布。 香港 花卉展覽 2024︳入場費 -全價入場費:港幣14元 -優惠入場費:港幣7元(適用於至14歲兒童、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以及殘疾人士及其一名同行照顧者) -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間,60歲或以上長者以及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可免費參觀。 30人或以上的團體可獲成人半價優惠,但所有團員必須一同進場。 場地規則: -入場人士須接受保安檢查,不得攜帶危害健康、可用作武器或妨礙活動順利進行的物品,以及帶有商業、侮辱、恐嚇、歧視、宗教或政治成分的橫額、海報、標語牌、傳單、宣傳品或展示品。 -入場人士不得妨礙活動順利舉行,或對他人造成騷擾、打擾或煩擾。 -入場人士須遵守「國安法」,確保在場地內的行為或活動不會構成或導致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或不利於國家安全。 圖片及資源來源: 康民署
-
踏入新的一年,行善為樂,鐘聲慈善社首次舉行「聲」伴同行慈善 步行 日,活動將於3月17日於西貢北潭涌舉行,鼓勵大家積極運動,保持身心健康,齊齊以「腳」會友,「行」善積福! 藝人狄易達將擔任活動大使,帶領大家踏出愛心滿途,希望透過今次活動籌募善款用於該社各項安老及扶助弱勢社群的服務,宣揚結伴關愛的訊息。 步行 日將有兩條路線供參加者選擇,其中親子路線即麥理浩徑一段,路況較為平坦,適合老友記與一家大小同遊;另一條路線為山路及部分路段有梯級,但沿途風光怡人。 有興趣的參加者可按個人與同伴能力,以及時間選擇合適路線,一起遊覽萬宜水庫山光水色,明白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當日大會將設置打卡點,把美好一刻的回憶定格! 「聲」伴同行慈善 步行 日 報名日期: 即日至2月17日(星期六) 截止日期: 2024年2月17日(星期六) 活動日期: 2024年3月17日(星期日) 組 別: 個人、家庭友好、團體三個組別,每位可獲贈選手包乙份 活動及集合地點: 西貢北潭涌傷健樂園 (於早上10時起步禮) 步行 地點: 西貢北潭涌至萬宜水庫西壩 (可自由選擇親子路線或體驗路線完成行程) 活動時間: 早上10時至下午2時(參賽者需於早上9至9時45分到接待處完成登記) 交 通:於西貢碼頭乘搭94號巴士或7號/9號小巴至北潭涌巴士站下車 獎 項 : 最高籌款獎、最佳笑容獎,詳情請參閱下列網址 活動及報名網頁:https://www.chungsing.org.hk/聲伴同行慈善步行日 圖片及資料來源:鐘聲慈善社 查詢電話 / WhatsApp: 9859 9346
-
任何年齡的朋友都可以加入 義工 行列,最緊要識得揀!對於老友記,如退休後生活不再需要肩負重擔時,不妨利用餘暇多參與社區上的各種 義工 活動,在餘暉之年發揮所長幫助別人,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老友記可以與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交流,建立友誼,同時對身心靈健康有正面積極的影響。 基督教勵行會3月將舉辦年度慈善步行活動,為基層家庭、長者、少數族裔,以及青海孤兒及殘障兒童籌款,支援他們的生活所需。 家有老友記的話,不妨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多參與 義工 活動,分享寶貴的智慧與人生經驗,從 義工 活動中,繼續尋找人生價值,感受愛與被愛。 活動:勵行會「2人3足樂杖行」 日期: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2時 (起步時間為上午10時正) 地點:清水灣鄉村俱樂部 截止報名日期: 2024年2月23日 活動網頁: https://christian-action.org.hk/charitywalk/ 查詢及報名熱線: 2716 8862 今年3月,勵行會與中國香港新興 運動 協會攜手合作,為活動注入嶄新元素,並特意命名為「『2人3足』樂杖行」。除了過往常見的「二人三足」步行形式外,還額外加入了樂杖行 (Nordic Walking)的元素,讓參加者進一步體會基層在生活上舉步維艱的困境。 活動還設有多項剌激又健康的新興 運動 體驗,例如:氣場足球、闖關障礙賽、穿雲箭、布袋球等,讓參加者沉浸在新興 運動 的樂趣中。此外,為了與大眾分享機構服務成果,勵行會服務對象將親臨現場開設愛心攤位及工作坊,包括:非洲鼓、驅蚊劑製作、Henna 彩繪等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化,力求讓每一位參加者全程投入歡樂氣氛,留下難忘的回憶!參加者更可即場免費報名參加「2人3足FunRacing比賽」,分別設有好友、親子、兒童及企業四個組別,勝出者更有機會嬴取豐富禮物。 資源來源: 勵行會
-
打開銀行 理財 應用程式,按鈕多,而且每間銀行的銀行理財 應用程式介面亦有不同,老友記覺得難以操作亦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想家中長者每次都得親自去銀行查看銀行帳戶狀況,可以邀請他們一同參加「滙豐數碼學堂」,學習如何在手機上自行查閱資金,甚至進行更多操作,例如是轉賬、手機入票等。日後在家 理財 自然更得手應手。 滙豐數碼學堂 令日常 理財 更得心應手 滙豐數碼學堂的數碼大使會親身教授如何活用香港滙豐流動 理財 應用程式(HSBC HK App)在手機上輕鬆 理財 。手把手的教學令老友記更容易掌握 理財 應用程式上各頂功能,輕鬆處理日常 理財 所需。 舉辦日期:每月最後的星期六 時間:下午1時至1時半(30分鐘) 滙豐數碼學堂地點(*只限指定分行): 香港總行分行 / 北角分行 / 香港仔中心 旺角分行 / 觀塘分行 / 大埔分行 荃灣分行 / 屯門市廣場分行 *一切資訊以官方網站更新為準 資料來源:滙豐銀行
-
「躍變‧龍城」是揉合科技、創意以及歷史的九龍城主題步行徑計劃,自2018年起,一共舉辦超過760場活動,例如導賞團、設計工作坊和街站等等。項目旨在連結區內居民及持份者,共同促進九龍城的歷史保育和藝術文化推廣等,令九龍城在重建及大型基建落成之際,仍能保留昔日的社區人情。 2024年躍龍步隊再次集合! 今年「躍龍步隊」將重新出發,籌備更多活動給予街坊街里,務求街坊們、各位躍龍們都能參與在步行徑之中。同時,亦會有更多「躍龍步隊」的限定活動,讓大家一同在龍城躍起來。 2024年「躍龍步隊」的第一次活動:躍龍步隊 2月義工月會 步行徑將定期舉辦 義工 聚會,與「躍龍步隊」們分享及總結一下步行徑的工作,希望大家互相交流,給予步行徑意見,跟 義工 們一起學習成長。有興趣成為「躍龍步隊」的老友記,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參加「躍龍步隊」的聚會,了解更多步行徑的工作及活動,一齊飲啖茶、傾吓偈! 活動日期:2024年2月3日(六) 時間:12:00 – 14:00 地點:躍變.龍城體驗館(土瓜灣譚公道115號地下5號舖) 對象:躍龍步隊成員 / 有興趣成為 義工 的朋友 查詢:3183 0928 報名連結: 資料與圖片來源:躍變龍城網站
-
踏入數碼時代,全民手握智能手機,有些樂齡人士還喜歡搭配平板作閱讀或娛樂。然而,越來越多老友記轉向使用 電子書 閱讀器,因為長時間使用平板容易令眼睛感到疲勞,而且較為笨重不方便攜帶。相反, 電子書 閱讀器輕巧、不傷眼,除了能閱讀書籍,還具備多種功能。一齊睇睇市面上的 電子書 有何特色,選購最適合自己的 電子書 。 電子書 特色#1 LCD vs E-Ink 各有千秋 電子書閱讀器大多分為LCD顯示屏及E-Ink電子墨水屏兩種屏幕。 LCD顯示屏:頁面刷新快、能顯示出更多色彩,但長時間使用會令雙眼疲勞,而且耗電量更高。 E-Ink電子墨水屏:只能顯示白色或者黑色,視覺上與實體書更相似。好處是更護眼,而且非常省電;不過頁面刷新較慢,而且不能呈現彩色效果。 除此以外,有些電子書閱讀器更配備了背光燈或閱讀燈,這樣就可以在晚上或昏暗的地方輕鬆閱讀,而不會對你的眼睛造成太大的負擔。而且還備色溫調節功能,能根據個人喜好和閱讀環境調整燈光的色溫,像是選擇溫暖的黃光或明亮的白光,令閱讀體驗更加舒適。 電子書 特色#2 方便閱讀 電子書閱讀器最大的特點是閱讀的便利性!相較於傳統書籍,電子書閱讀器更易於攜帶,同時能夠儲存大量書籍,不再需要家中大量的書架空間。 除了支援一般的電子書外,還可以閱讀網絡小說、雜誌、報紙等,根據個人閱讀習慣和需求進行選擇。對於長輩來說,如果他們習慣閱讀報紙, 電子書 閱讀器將非常合適! 電子書 特色#3 語音功能 大部分 電子書 閱讀器支援語音輸入,令記錄內容更加快速方便。此外,一些電子書閱讀器還支援有聲書,令用家以聆聽的方式享受書籍,更可以調整語速、音調,甚至切換男女聲。 閱讀更多: 【樂齡 閱讀 】智能 電子書 庫 免費睇 電子書 除了閱讀書籍,電子書閱讀器還可以聆聽 Podcast。在平台上可以找到各種日常、財經、健康等主題的節目。 如果你還沒試過 電子書 閱讀器,不妨在收集一些資料之後,選一款適合自己需求的 電子書 閱讀器。又或者,如果你正想給一位閱讀愛好者的長輩一份特別的禮物,那麼電子書閱讀器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下精選了三個熱門電子閱讀器品牌與型號,大家可以按個人需要選擇。 3大熱門 電子書 熱門電子閱讀器#1 Amazon…